close

 

巴黎觸動

 

畢卡索美術館.jpg 

巴黎 畢卡索美術館

  

蒙馬特.jpg 

巴黎  蒙馬特廣場

  

第三次去巴黎,是在一個冷冷的二月,常常下雨,卻鮮少見人撐傘。

街頭藝人除了可在蒙馬特偶遇外,只能在地鐵站或火車上看到。乞丐、扒手倒是不曾缺席,咖啡屋的生意也很旺,我經常故意繞上前去,聞聞咖啡香趨些寒意。博物館、教堂,成了的最佳去處。  

位在拉丁區的中世纪博物馆(Musée National du Moyen Age-Thermes de Cluny),小巧迷人。木質的地板,讓你不得不放輕腳步。那天,我一走入不算寬敞的展覽大廳時,正好碰到兩個來此做戶外教學的班級,分坐在大廳的兩側。我被其中一位中等身材,頭髮全白,滿臉堆笑的女老師給吸引了。只見她面對著席地而坐的學生,解說著博物館的特色。只要有學生發問或回答問題時,她會走到學生的旁邊蹲下身來附耳傾聽,之後再走回原位,小聲的回答。為了維護其他十幾個如我般的散客權益,師生間的答問,聲音都好小,連挨得不算遠的我,聽得都有些吃力,更遑論坐在後面的學生了!

 

去到羅丹美術館(Musee Ridub)時,我再度碰到戶外教學的師生們。

巴黎的美術館,經常有美術系的學生前來臨摹作品,他們三三兩兩的坐在地板上或台階上畫素描。遊客除了觀賞藝術品外,也常會停下腳步圍其身旁,看看他們的畫。你可從遊客駐足時間的長短,去判別臨摹者的素描功力,形成參觀博物館的另一種樂趣。羅丹的作品《大教堂》,擺放在二樓,名氣大,觀賞的人多。我入門時,正巧碰到一群小學生,圍繞在臨摹者的身旁,時不時發出些讚美聲。他們寧捨《大教堂》,請老師導覽其他較無人觀賞的作品,只為了不肯打擾專注在畫筆中的學生!

 

藝術家之城――蒙馬特(Montmartre),更是戶外教學的好所在!

我去的那天,寒風刺骨,雨幕茫茫,遊客稀落,廣場上只有零星的一二個藝術家出來擺攤。詭異的是,零下七八度的天氣,竟然還有中年級的小學生來此活動。他們排著隊,魚貫的繞著廣場參觀畫作。讓我驚訝的是,隊伍中看不見一把雨傘。這些孩子,除了幾個穿著雨衣外,多以連帽外套檔雨,我站在屋簷下看呆了!法國的老師,怎麼了?不能改在晴天舉行戶外教學嗎?不怕學生淋雨生病或被家長責怪嗎?

 

回到處所,我的腦海裡充滿了問號:為什麼戶外教學不選在氣候宜人的春秋兩季?為什麼他們都沒有撐傘?為什麼肯捨棄參觀重要作品?......許多人都說,法國人是驕傲的,我卻不這麼認為。那次的巴黎行,改變了我許多做法:除非特殊狀況,我不再因雨取消預定的行程;帶學生參觀博物館之前,我會先跑一趟,熟悉場地、觀賞作品、了解動線,並說明參觀禮儀。

西方的生活教育,從看表演、進博物館開始。如果只有時間參觀羅浮宮西斯汀教堂等世界級超人氣博物館的人,是無法體驗的。爾後我再在嚴冬中看到連手套都不戴、盛夏中光著臂膀曬太陽的人時,已不再死盯著人瞧了!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uhsin3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