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進紐約(七)  

 

到外百老匯看戲去

  

戲票.jpg

入場券和說明書

劇院門口.jpg

紐約的表演節目  內容豐富而多樣

 

如同到塞納河畔騎滑板車、在多瑙河邊喝維也納咖啡一樣,到了紐約,怎能不去看場表演?

 

出國前我上網查遍了表演節目的相關資料,希望能看到《星期日與喬治共遊公園》、《等待果陀》、《小鎮》、《阿瑪迪斯》等劇目,可惜全都落空了,但運氣好的是,我預購到紐約愛樂《Lisa Batiashvili Plays Sibelius & Brahms's Second Symphony》的排演表演,以及田納西˙威廉斯(Tennessee Williams)的舞台劇《玻璃動物園》(The Glass Menagerie)兩場戲票。至於普受歡迎的音樂劇,因劇目繁多、選擇性也高,從台灣網路買票又頗為耗時,也就決定到了紐約之後再做打算。

 

 

走入《玻璃動物園》的世界

 

劇院正門.jpg

   

演出海報.jpg   

劇院門口的演出海報

 

玻璃動物園》是劇作家田納西˙威廉斯半自傳式的劇本,二十幾年前我曾在西門町的真善美戲院看過由保羅˙紐曼(Paul Newman)執導的電影版,他將整齣戲處理得絲絲入扣,直到現在仍讓人記憶深刻。能在短暫停留紐約的二週中看到由Gordon Edelstein執導,上演多時即將下檔的這齣舞台劇,頗令人期待。 

  

想要在百老匯外百老匯立足,沒有嚴密的組織、高度的製作水準,是難以維生的,從踏入第七大道與第八大道之間,位在時報廣場附近 Roundabout Theatre Company的大門開始,就能深刻體會。穿著黑色西裝、態度嚴謹的工作人員會立刻迎上前來,檢查觀眾手中的戲票,然後指引你入場的方向。我是拿著電腦列印下來的訂購證明單,到售票窗口更換了正式的入場券後,才得以進入。

 

下了樓梯,穿過休息室,來到表演廳的入口處,再依指示登上二樓。我買的是最後一排的票,二樓的工作人員將我領到位子去,心想,這麼優質的服務,只有在觀眾較少的外百老匯才能享受到吧!本以為最廉價的票,座位也應該是最差的,誰知,我的位子位在兩根圓柱之間,不但座位寬敞,視野好,且和鄰座形成獨立空間,宛如包廂。想到僅與前排差距些許,卻能省下二十美元多逛一座博物館,又能舒適的伸展雙腿,和鄰座的漂亮女孩打過招呼後,我就得意的將手提袋置於地上,拿出望遠鏡,等候幕啟。

 

舞台劇的迷人處,除了可以看到完整的導演手法和舞台調度外,觀眾與演員的直接交流更是鏡頭無法取代的。擅長處理易卜生契訶夫阿瑟˙米勒寫實主義戲劇的Gordon Edelstein,將舞台簡化,透明又的紗幕,隔成上下兩個空間,演員由紗幕後進出場。男主角湯姆的房間是這齣戲的唯一場景,舞台上放有特殊比例的床舖、書桌、小酒桌、矮櫃和二三把椅子等簡單道具,然後靠著演員肢體的移動或酒杯的收放之間,將場景巧妙的轉到陽台去。

 

類似這種有些沉悶,又沒有明顯動作或燈光變化的戲,全靠演員精湛的演技,以及速度和節奏的掌控,來吸引觀眾! 

 

這齣在1945年首演後,就讓田納西˙威廉斯一砲而紅的戲,四個演員將人物的個性、內心世界,鮮明的呈現在舞台上。尤其是二屆東尼獎(Tony Award)得主朱迪思艾維(Judith Ivey)所飾演的媽媽阿曼達,更是全場矚目的焦點。她將劇作家筆下那個被丈夫拋棄,整天沉醉在既往風光又喋喋不休的人物,詮釋得淋漓盡致。走出劇院後,她那美妙的聲調所吐出的串串台詞,還一直在耳畔徘迴,久久不去。 

 

許多人以為,非要英文好才能去外百老匯看戲,事實不然。以我的看戲經驗來說,要想領略喜劇的語言幽默,沒有翻譯的輔助確實不易;然而,如果你能事先看過翻譯劇本或知道劇情梗概,悲劇反而比較容易欣賞。記得在國家劇院觀賞日本的淨琉璃偶戲《曾根崎殉情記》、希臘皇家劇團演出的《奧瑞斯提亞》、莫斯科藝術劇院的《海鷗》時,觀眾的迴響無不熱烈,尤其是日本蜷川劇團演出的希臘悲劇《米蒂亞》,謝幕時觀眾全體起立向劇組致意,鼓掌時間長達15分鐘不曾間斷,觀眾情緒不但得以清瀉,也彰顯了悲劇效能。 

 

 因此,只要有機會,就勇敢的踏入劇院,一定能找到你所感動的東西!19.10.2010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uhsin3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